蔬菜有商标 菜农收入节节高

阅读: 次 更新时间:2013-11-14

    “有了商标就是不一样,蔬菜价格好,销路也不用愁,客商都上门拉菜,有时还供不应求。”10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村村民卢新江一边给大葱浇水一边说。

 

    卢新江种植蔬菜近30年。去年,他种了22亩蔬菜,每年种三茬儿,有菠菜、豆角、大葱、甘蓝、西兰花、毛芹等10余个品种,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

 

    2005年,卢新江成立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康园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刚成立时,菜农由于没有经验,蔬菜产量低,品种单一,只有黄瓜、辣椒、茄子等几种,再加上没有自己的品牌,只得低价卖给中间商,“贴牌”后再销售,有时不但不挣钱还会赔钱。

 

    卢新江说:“那时候不敢种多了,就种四五亩蔬菜,经常还担心不能卖出去。”

 

    在乌苏市工商局虹桥工商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2007年,该合作社的菜农们为无公害蔬菜注册了巴海商标,八十四户乡还建成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以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不到1万亩,现在全乡在巴海品牌的影响带动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特色蔬菜、反季节蔬菜等已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该乡副乡长何微介绍,为了提高巴海商标的知名度,乡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建了巴海蔬菜示范园,建造了一条特色巴海蔬菜卡通模型及行人参观长廊,定制了1.5万只包装箱、5万只包装袋、20余万个标贴,在巴海村沿乌黄公路两边设置了12块广告牌,并不失时机地在每年一次的乌苏啤酒节、塔城蔬菜节上设置巴海蔬菜专柜展示,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进行了广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产品越卖越远,名声越来越大。巴海蔬菜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品牌价值也不断提高。“现在种蔬菜有经验了,品质和产量也上去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明年打算再多种几亩。”
 

 

上一篇:“覆卮山”商标无偿转让

下一篇:凤彩桥商标改名获判赔50万